1、熱烈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90周年
2、九十年櫛風沐雨,九十年歷經滄桑
3、團徽閃耀九十年 青春建功十二五
4、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未來時代;“五四”的火炬,用事業激勵我們繼往開來
5、90載風雨歷程,不斷創新求發展;90載攜手同路,屢建佳績譜新篇
6、青春建功十二五,我與黃石同發展
7、匯聚青春力量,服務創新轉型
8、肩負時代使命,為建設生態宜居的黃石奉獻青春
9、讓團徽在崗位上閃光,讓青春在奮斗中升華
10、青春為使命燃燒,熱血為共青團激蕩
11、弘揚五四精神,繼承光榮傳統,爭做時代先鋒
12、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合法權益
13、高舉團旗跟黨走 立足崗位獻青春
14、傳承五四星火 紀念建團90周年
15、九十年兢兢業業,九十年創造輝煌
16、熱烈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九十周年
17、高舉團旗跟黨走 青春踐行我奉獻
1、全黨全社會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大力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央從推進新世紀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3、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堅持以人為本,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
4、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
5、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提高全民族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6、要以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項工作。
7、堅持把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作為根本目標,不斷培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8、堅持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不斷促進未成年人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9、努力形成尊重未成年人、關心未成年人、幫助未成年人的社會氛圍,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發展成才
10、要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1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際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12、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絡,應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13、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應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14、大力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5、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精神,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
16、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
17、關心未成年人的成長,為他們身心健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社會環境
18、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要從娃娃抓起
19、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涉及億萬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一項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工程
20、要教育未成年人學會孝敬父母,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自責、自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還有良好的行為規范
21、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落到實處
22、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23、不斷深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堅持開展“掃黃”、“打非”,加強文化市場監管。
24、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要盡心盡力,有愛心,有耐心和恒心
25、家長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師,家長的道德意識和教子理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6、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息息相關
27、教師要以身作則,以雷鋒為楷模,教育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為振興中華而奮發圖強。
28、接納學生,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培養他們健康的情緒和健全的人格
29、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開創中小學德育工作新局面
30、加強改進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和形式,把傳統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
31、“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的身正,在德育中尤為重要。
32、義務教育的意義不但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且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33、育人為本,德育為首,注重實效。
34、努力為未成年人創造綠色文化空間。
35、充分調動未成年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是共青團、少先隊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條主線。
36、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戰略工程、民心工程、系統工程。
37、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著眼長遠,做好規劃,狠抓當前,把中央精神落到實處。
38、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39、做成功父母,創快樂家庭
40、快樂是一種體驗,體驗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讓孩子從小體驗快樂,成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比成功更重要。
湖南省“炎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是中宣部批準建設的全國唯一的紅軍標語博物館,集紅軍標語集中收藏、保護、展示于一館,于2011年6月9日開館。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沿湘贛邊界來到炎陵縣(原酃縣)。此后,炎陵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后有50余支紅軍部隊在這里活動過。在復雜的斗爭環境中,紅軍官兵在炎陵城鄉寫下了數以萬計的宣傳標語,為宣傳革命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339條標語見證百姓紅色情懷
穿過歷史的滄桑,歷經歲月的磨礪,紅軍標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物在炎陵得以大量保存,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一奇跡的背后隱藏的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1951年8月19日,谷子元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據地訪問團到湘東南各縣開展慰問活動。
這一消息傳到策源鄉良橋村一個叫劉山春老人的耳朵里后,他立即找來村里的幾個后生幫他拆屋。有人問他,好好的一間屋拆掉干什么?他說有件“禮物”藏在里面,現在要亮出來讓中央慰問團看一看。
大家七手八腳把劉山春老人的舍屋拆掉了,只見屋的側墻上寫有籮筐大的6個字:“工農紅軍萬歲!”落款是“酃縣赤衛大隊”。
原來,為打退敵人對井岡山的第三次“會剿”,1929年1月4日召開的柏露會議決定,毛澤東、朱德率紅4軍主力出擊贛南,實行“圍魏救趙”的戰術,留下彭德懷紅5軍、紅4軍王佐32團和井岡山根據地所屬各縣赤衛大隊堅守井岡山。酃縣赤衛大隊奉命協守雙馬石哨口,上山前夕赤衛大隊在他家的側墻上寫下了這幅標語。
此后敵人攻占了井岡山。劉山春老人為保護好這幅紅軍標語,就請人挨墻砌了一間舍屋,把紅軍標語遮蓋得嚴嚴實實,這幅標語就這樣被完整保存了下來。
石洲鄉黃海古家房子的墻壁上有兩幅紅軍標語。大門屋檐下左邊是紅7軍書寫的“擁護蘇維埃政府!”,右邊是酃縣蘇維埃政府書寫的“推翻國民黨統治!”據介紹,1931年2月,張云逸軍長率領紅7軍58團和軍直屬隊一路奔波從廣東樂昌進入湘南,正好在春節期間到達酃縣蘇區。在酃期間,紅7軍為保衛酃縣蘇區與敵人進行了多次戰斗。上述兩幅標語就是紅7軍與縣蘇維埃政府當年并肩戰斗時書寫的。
1934年10月,紅軍北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整個蘇區。而黃海古的家就在大路旁邊,兩幅紅軍標語非常顯眼。一天,地方團總來到他家,限他6天內把標語刮掉,否則拆屋。黃海古左右為難。
這時他妻子拿來一件褂子要他穿上,免得著涼。黃海古接過褂子,抬頭望了望紅軍標語,心想,我何不給紅軍標語也穿上一件褂子呢?主意已定,黃海古馬上備料請來幫工,不到6天時間就把前墻的標語遮蓋住了。
1951年春節,已是村干部的黃海古在準備張貼春聯時突然想起被石灰層遮蓋了的紅軍標語。于是他搬來梯子,用菜刀撬開石灰層 ,兩幅紅軍標語又重見天日。
正是由于老百姓對紅軍標語的愛護,以及政府的大力保護,該縣至今保留有內容完整、字跡清晰的紅軍標語339幅(組)。
“江家試館”最有趣的紅軍標語
炎陵縣城至今還有座保護完好的“紅軍標語樓”,該樓原名叫“江家試館”,因墻壁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標語口號,故稱“紅軍標語樓”。
江家試館系清代建筑,屬典型的江南民居,過去是江西人聚集的客棧。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曾對江家試館進行修繕,現在這里既是一所民居,又是一處紅色景點。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江家試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墻壁上的相關介紹是:“1932年,李天柱、王震率中國工農紅軍湘東獨立第1師第3團第1連在酃縣城開展革命活動。此間,紅軍在江家試館內外墻壁上留下了大量的標語以及宣傳革命的漫畫。標語內容有‘共產黨十大政綱’‘國民黨十大罪狀’等,這些標語、漫畫真實記錄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的政治宣傳、軍事活動以及采取的斗爭策略。”
這是炎陵發現紅軍標語最多的一幢房子,僅這一處就保存紅軍標語25幅、681字。其中一條標語完整地抄寫了“共產黨十大政綱”,共100多字。最有趣的是一幅標語寫道:“中國白軍挨戶團半歲,中國工農紅軍萬歲,擁護紅獨師萬萬歲!”率真直白的語言,一看就是紅軍宣傳員的即興之作。
江家試館最有趣的紅軍標語是一幅漫畫:“打倒國民匪黨”幾個字中,“國民匪黨”4個字均變形,組成狗的模樣,“國”字當狗頭,“民”字“匪”字做狗身子,“黨”字做狗尾,“民”字和“黨”字的下邊筆畫做狗腿,畫得極為形象。
這說的是紅軍標語表現形式的幽默和風趣,而炎陵縣城南橋組陳家祠堂的“赤”“白”標語爭奪戰也很是有趣。據介紹,縣城南橋組孫豐新的家原來是陳家祠堂,在祠堂外的照墻上寫滿了紅軍和白軍(國民黨軍隊)的宣傳標語。其中有兩條標語經過多次改動。
原來,紅軍攻取炎陵縣城后,在墻上用土紅寫著:“優待白匪投誠的白匪士兵”。紅軍撤出縣城后,白軍占領縣城,看見紅軍寫的標語很有鼓動性,便將標語中的兩個“白”字用石灰水改成“赤”字,標語便變成白軍寫的“優待赤匪投誠的赤匪士兵”。還在旁邊加寫了一條:“只殺赤匪匪首,不殺赤匪匪兵”標語。紅軍第二次打進縣城后,見白軍的搞法很省事,于是又用土紅色將“赤”字改成“白”字,除了恢復原來的標語之外,還將新加的標語改成“只殺白匪匪首,不殺白匪匪兵”。兩個“赤”字,兩個“白”字,紅軍改過去,白軍改過來,變了好幾回。直到國共合作,國民黨縣黨部在墻的最高處用墨水寫了一條通貫全墻的標語:“民眾要想安居樂業,須一致團結。”
一條標語與一個重大事件
“打土豪,分田地”是紅軍標語博物館展出的標語之一。這條標語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現在包括炎陵在內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很多地方,但這句口號背后所發生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中村是炎陵縣2030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一個普通鄉村,就在這個不起眼的鄉村卻發生了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這就是“插牌分田”。1928年3月,根據湘南特委指示,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向湘南挺進,師部設在炎陵縣中村的周家祠。就是從此時開始,毛澤東在這里親自主持試點“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斗爭,樹起了分田分地這一革命旗幟,并成為當時紅軍的重要綱領和主要工作。
分田的具體步驟分四步。第一步將人口、田土登記造冊,第二步定出分配原則,第三步寫好標有姓名、坐落、面積、四界的竹牌,第四步召開群眾大會,發放竹牌,各戶將竹牌插到所分的田里。這種分田的辦法當時叫“插牌分田”,如今在“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活動炎陵紀念館”還保留著當年分田地用的竹牌。“插牌分田”首先在中村的道任、龍潭、聯西、羅浮江4個自然村開展,爾后在整個中村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史料稱,毛澤東同志親自發動和領導的中村“插牌分田”是井岡山斗爭時期第一次土地改革,它為《井岡山土地法》和興國土地法的制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依據。
“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提出的主要宣傳口號之一,它不僅表明了紅軍的政治主張,同時也深刻反映了毛澤東對中國農民問題的深刻認識和獨特見解,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FROM:解放軍報
本站為個人愛好興趣分享網站,不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QQ3033382280進行處理